《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实现常规纤维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推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加强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提升高性能纤维质量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海洋工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土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体及原料纯度,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支持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纤维等可降解纤维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引导下游应用。
对于推动纤维材料高端化发展,吉林化纤在 “十三五”期间,就围绕人造丝、腈纶纤维、竹纤维、碳纤维四大板块,实现了调整升级、增量优化发展。人造丝通过迭代升级,高端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在45%以上;腈纶通过差别化研发,差别化率提升至34%;竹纤维将天然的纤维特性与科技、时尚、绿色市场新趋势完美融合,产销量增长幅度超过90%;碳纤维从小丝束到大丝束,从原丝、碳丝到复材,无论是质量、成本、柔性和效率,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升级。
吉林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介绍,“十四五”期间,吉林化纤将加快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进度,对人造丝生产线将通过四化升级及机器代人进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推动腈纶差别化产品放量,加大差别化市场开发与推广力度,依托天竹联盟创新平台开发推广竹纤维差别化产品。
《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推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对于这一任务,不得不提由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携手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 “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所做的贡献。该基金成立两年来,推出了48个包括疫情防护用口罩、防护衣等高阻隔功能纤维材料,新型防护用智能、纳米、生物基及生物降解等纤维材料与制品,防护用纤维与产品的检测与评价等丰硕成果,为促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做出了贡献。未来,创新中心科研攻关将继续聚焦新一代高性能、多功能、高防护等级的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开发及技术水平的提升,鼓励防护与公共安全用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及制品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推广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终端产品结构创新设计、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成果转化及其性能检测、功能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此外,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新时期推动以纤维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关键力量,从成立起就在智能可穿戴方面展开布局。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介绍,“十四五”期间创新中心将重点开发研究特种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通过和电子、新材料、医疗等相关行业的合作,攻克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建立智能纺织品性能检测评价体系,研发具有感温、感光、检测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等家用纺织品,突破重点智能服装服饰及家用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初步建立相关产品的产业链。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开发创新,智能纤维及制品将给社会带来崭新的面貌。